张丕基生前做客央视《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栏目。
东北烈士子弟学校。
张丕基(右)在中央音乐学院求学时的照片。
著名词作家乔羽(左)和张丕基(右)。
□边清山
20世纪80年代初风蜚至今的歌曲《乡恋》,大家都知道演唱者是李谷一;20世纪90年代初,佟铁鑫演唱的《夕阳红》唱出了亿万老年人的心声。这两首歌的作曲都是张丕基,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歌曲的代表作品。张丕基是哈尔滨五常人,抗日烈士子弟。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音乐启蒙都与哈尔滨密不可分,哈尔滨成为张丕基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起点。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1979年12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间,播出了电视片《三峡传说》,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插曲令人耳目一新,深受观众喜爱,很快传遍大江南北。这首《乡恋》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之后,内地流行歌曲的发端。20世纪90年代还有一首歌曲《夕阳红》家喻户晓。《乡恋》和《夕阳红》的作曲者张丕基是哈尔滨五常人。他1937年出生,曾任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家,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席,《中国大众音乐年鉴》主编,中国电视音乐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轻音乐学会主席,《歌曲》月刊编委,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音像审查委员会委员。
一
1949年在哈入读
东北烈士子弟校
张丕基的父亲张耀庭是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地下党员,就读土木专业,1937年参加革命,在东北秘密从事共产国际情报工作。1940年的一天,他在延边的家中与北京来的地下人员接头时,日军包围了他的住宅,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他和同伴自缢殉职,英勇牺牲。
张耀庭牺牲时张丕基年仅2岁。母亲一人拉扯着4个孩子,生活特别艰难,但是刚强的母亲挺了过来。
1945年8月日寇投降,东北光复了。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哈尔滨解放。1947年4月,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率松江省政府机关从延寿县迁回哈尔滨。冯仲云时常想起一起出生入死战斗过的那些战友,很多战友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捐躯了,为了铭记这些革命战友,他觉得应该做点什么。经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批准,在哈尔滨设立了东北烈士纪念事业管理处,冯仲云任处长。此后,他开始筹建东北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冯仲云还特别惦念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的后代,关心着孩子们是不是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他决心创办一所东北烈士子弟学校,把革命烈士的后代培养好、教育好,将来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于是,他派人到处寻找烈士的子女。经过多方寻找,半年内共找到200余位烈士子女。同时,他也在抓紧时间筹建东北烈士子弟学校。他选中了南岗区一曼街靠近东北烈士纪念馆左侧的一栋漂亮的欧式楼房,这里非常适合办学校。学校作为松江省直属小学归省民政厅领导,是中国第一所烈士子弟学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丕基的母亲找到冯仲云,表达了希望张耀庭的孩子能到东北烈士子弟学校就学的意愿。冯仲云了解张耀庭的事迹,他立即安排张丕基和妹妹入校读书。
二
1955年考入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小时候,张丕基姨妈的手风琴给了他最初的音乐启蒙,进入东北烈士子弟学校,张丕基开始接触小提琴、手风琴、钢琴及作曲理论。他的演奏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许,还多次获奖,他继续学习音乐的劲头更足了,并暗暗发誓一定要沿着音乐这条道路走下去,无论多困难,都要克服。
张丕基特别想去上海参加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招生考试,母亲非常理解和支持他,写信给当时的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贺绿汀热情地回了信,鼓励支持张丕基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而后,张丕基坐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即便是在火车上,他都没有浪费时间,争分夺秒坚持练琴。到了上海,在千人参加的考试中,他发挥得很好,脱颖而出。1955年他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60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1962年转学到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作曲家杜鸣心,进一步学习音乐。
毕业后,张丕基到湖南戏剧学校做了一名教师,后被调入湖南歌舞团负责乐队编曲工作。许多年来,张丕基一直秉承着严谨做音乐、平淡度人生的信念。他的至理名言就是:写出来的作品一定要先打动自己。
三
《乡恋》《夕阳红》
成为经典歌曲
1976年,张丕基调入中央广播文工团,全家搬到了北京,此后张丕基迎来了自己音乐创作的收获期。《黄山奇观》《三峡的传说》《陌生的朋友》《张铁匠的罗曼史》《寻找回来的世界》《街上流行红裙子》……他为多部影视剧、电视片、话剧作品创作了配乐、插曲,并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传播较广。其中,就包括后来由李谷一唱响全国的《乡恋》。
1979年,张丕基接受了为《三峡传说》写配乐的任务,里面的女声独唱歌曲,反映王昭君的乡思之情,所以最早的版本叫《思乡曲》。大家对第一版歌词表达的意境提出了不同意见,一番争论后,为王昭君的思乡情又重新定了位。当晚,马靖华写了第二版的歌词。这版歌词马上送到张丕基手里,旋律很快就有了,就是后来的《乡恋》。李谷一唱《乡恋》,情真意切,动人心弦,这让每一个经历了纷乱动荡的心灵,得到极大安慰和温暖。
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名叫《夕阳红》的栏目,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该栏目要创作一首主题歌,邀请张丕基和著名词作家乔羽共同创作。“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有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乔羽写好词后,直接打电话给张丕基。张丕基听到乔羽用山东话念的词,他心里一震,触动了他强烈的创作欲,半个多小时曲就谱出来了。乔羽评价它那么委婉,令人一唱三叹……于是,继《乡恋》之后,《夕阳红》同样深受大众喜爱,影响深远。
乔羽非常欣赏张丕基,在给张丕基作品集的序中写道:丕基同志写的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巨大的历史内容用一种极其亲切的、容易被人理解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张丕基从事音乐创作40余年,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几乎涉猎了音乐领域的各种形式。他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型音乐活动,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式等文艺盛事中担任音乐主创。
2021年11月21日晚,张丕基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童年的张丕基在哈尔滨初识手风琴、小提琴,在这里走上了音乐之路;少年的张丕基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从此,音乐创作与他终生相伴,《乡恋》《夕阳红》等许多歌曲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为哈尔滨音乐之城的宝库中,谱写了厚重的音乐华章。特别是歌曲《乡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歌曲创作开先河之作,让优美抒情的旋律重新回到中国大地上。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边清山 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编研处处长,从事哈尔滨地方史、党史研究二十余年,多篇相关文章在媒体发表,主要作品有《李大钊与东北党组织的建立》《英雄城市的红色印记》《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的历史回顾》等。
· 本版特约顾问 王铁 ·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5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j9九游国际真人的联系方式。